近日,阿里旗下的新零售代表——盒馬鮮生可謂是動作頻頻。先是推出“買手制”,構建自有品牌體系;又與居然之家合作,組成跨界“CP”;甚至還有消息曝出,盒馬鮮生將接盤原家樂福福新店,布局福州第三家門店。一心擴大版圖的盒馬,未來會繼續開疆拓土、深入如今“兵家必爭”的三四線市場嗎?
據了解,盒馬CEO侯毅曾提過要在中國開設2000家門店以上的計劃,而截止到8月9日,盒馬目前已經進入了13個城市,在全國開設了64家門店,雖與大計劃相比相去甚遠,但作為新零售的標桿,步步扎實的盒馬顯然對自己的版圖擴張有著清晰的規劃。
然而在提及下沉三四線城市的計劃時,盒馬內部人士卻并未作出正面回復,僅在接受運營商世界網采訪時表示,“按照盒馬的規劃,到2021年,盒馬將進入國內所有一二線城市及發達的地級市,服務3億消費者的需求”,可見短期來看,起碼在三年以內,盒馬的重點布局仍然在一二線城市。
在運營商世界網看來,其實并非三四線市場對盒馬鮮生沒有誘惑力,而是時候未到。
盒馬的發展不能說已經完全成熟,因為就新零售概念的提出與盒馬的成立來說,時間都不算很長,加之目前盒馬在一二線城市的門店布局還并不算多,根基實則尚淺,俗語說“一口吃不成個胖子”,在一二線市場尚未完全“吃透”的情況下,大規模將市場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確實有些操之過急。
而在這種情況下,一二線城市高消費水平、高粘性的用戶與盒馬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、門店與APP聯合所打造出的閉環相結合,誘惑力要遠大于三四線城市,這或許也是盒馬在一二線城市深耕的原因之一。
公開資料顯示,在盒馬鮮生超市和線上APP上,上海本地的常見菜價格低于傳統菜場10%以上,并且這些菜品的重量都不超過480g。盒馬的價格優勢顯而易見,因此一旦盒馬準備開拓三四線市場,并不需要針對消費水平差異而對價格做出很大調整。
盒馬內部人士表示,盒馬線上線下流量的獲取不是依靠外部或內部的流量支持,而是靠體驗和消費者粘性產生的,更多的流量來自好的商品和服務。所以,如果盒馬下沉市場到三四線城市,相較于同行,優勢還是相對明顯的。
目前由于盒馬在一二線城市市場尚不成熟,因此還并不急于“全面開花”。但盒馬相關人士向運營商世界網透露,盒馬也會涉及三四線城市,只要城市合適就會去開店。
由此看來,在盒馬在打好一二線城市的基礎之后,下沉市場似乎就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了。